前进号角:四个现代化构想首次提出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王金锋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60年代初,为适应国家发展国防尖端材料的需要,邵象华向有关领导建议,将自己的炼钢研究室改组为冶金物理化学研究室,从事冶炼钢及新型合金的有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

邵象华结合当时军工任务,带领年轻科研人员进行了真空条件下冶金反应过程的研究,特别是真空熔炼、电渣重熔等技术的应用、改进及开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真空熔炼炉内铁基、镍基熔池中的碳脱氧、氧脱碳反应,合金元素及微量杂质元素的挥发,坩埚耐火材料对熔池的供氧作用等等。

另外,对国际上真空熔炼领域中已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综合述评,帮助我国正在成长起来的特种熔炼技术队伍提高学术水平。

60年代,国家开发核能迫切需要超低碳不锈钢,当时氩氧炉尚未发明,国外都用特殊的装备和复杂的流程来生产该种钢。

邵象华调查研究了国内特殊钢厂冶炼普通不锈钢的条件与经验,分析了该钢种的特点,认为要实行强化熔池吹氧进行高温脱碳,并及时加铬以冷却熔池、防止炉体损伤等特殊的操作措施,用普通电弧炉也可以生产出所需的超低碳不锈钢。

邵象华带领工作组到抚顺钢厂与重庆特殊钢厂分别试炼上述钢种,都做到一次试炼成功。其后两厂为国家提供了成批的超低碳不锈钢钢材。为此冶金部通报表彰了邵象华等人的事迹。

邵象华在大冶钢厂主持加稀土元素,节约镍铬的炮管钢的研制。其技术难点是控制钢液纯净度和稀土加入方法,使各成分分布达到均匀。该钢种通过了军工部门包括实弹射击在内的全部验收标准,被列入国家战时储备钢种。

60年代初,针对包钢铁矿资源,邵象华在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和技术期刊上呼吁开发含铌高强度低合金钢。

其后邵象华带领工作组与包钢合作,成功地研制了我国最早的锰铌低合金钢,并按当时任钢铁研究院院长陆达的建议,进行从平炉钢渣中提铌的试验。

当时包钢已堆存约20万吨平炉废渣。邵象华等利用1958年建立但当时已停产的“中包钢”的部分残存设备,开发了一个以平炉渣为原料的流程,先在小高炉中炼出富锰含铌和磷的铁水,再在空气转炉中“轻吹”,炼出高磷铁和富锰铌渣 将后者在电弧炉中用焦碳部分还原以达到脱磷和部分脱铁后,还原成铌锰铁合金。

这一工艺流程较长,但因原料和生产设备均系“利废”,投资少,成本不高,尤其是所产的铌锰铁合金正好适于炼制锰铌高强度低合金钢,有较好的经济意义。

1961年邵象华率工作组常驻上钢一厂,帮助其新建的转炉车间过技术关,其后冶金部在一厂召开了全国性现场会议,以推广邵象华等与一厂共同创造的经验。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前进号角:四个现代化构想首次提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