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小民的江湖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汪治澎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1932年4月29日,日本关东军61炮舰联队侵占通河,驻通守军—黑龙江边防军第三旅步兵第五团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七昼夜,三战通河城,团长吴凌汉、副团长张兴华等爱国官兵在保卫通河城中英勇牺牲,在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败退。5月4日,政府县长路克遵见守城无望、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烧毁县政府重要档案70余卷,弃官携县政府印章只身出城(夜晚骑马从通河镇东大门离开通河,下落不明),从此通河城陷落。日本人在通河成立“通河县公署”伪政府,从此统治通河,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国政府投降,通河人民才结束日本人的黑暗统治。

1932年日本关东军61炮舰联队侵占通河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寻找到由张姓道人有关呼玛县境内大清宝藏所在位置的地图。

这份地图内详细的记录了呼玛县境内的大清宝藏及大清龙脉的位置。

当年明朝派人到东北来断了99条龙脉,却惟独漏了一条龙,这就是今天清永陵后面的山——启运山。

启运山“悬龙”逃走以后来到了鹿鼎山。

真正的最后一条龙是现在的鹿鼎山,正是靠着鹿鼎山这条悬龙,保佑了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打下了江山。因此大清每代帝王都将此看作龙兴之地,暗中加以保护。

据民间传说,呼玛县鹿鼎山这里埋藏大清宝藏。

鹿鼎山在我国黑龙江省以北之地的额木尔河与黑龙江交汇处,传闻山中藏有八旗重宝,是大清国龙脉的所在。

鹿”和“鼎”均含有江山社稷之意,《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鹿喻帝位、政权。意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关于“鼎”,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国灭则鼎迁。

《史记.封禅书》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鹿鼎之名,不仅霸气十足,更显意蕴深长,兼大清王朝的龙脉之说,鹿鼎山雄峙白山黑水之间,环伺千顷沃野、如画江山,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着实是块风水宝地!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之术即相地之术,核心即是催旺运势,将居住或者埋葬环境按宇宙变化规律选择,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呼玛河在鹿鼎山脚下拐了个圆弧,施施然流入黑龙江,宛如游龙利涉大川。而其山则如龙首昂扬,睥睨六合,阔步四野,其气势如虹,纵横捭阖。可见鹿鼎山作为大清龙脉,在择址选形,方位格局上形法、理法俱合,风水自然是上佳。

藏宝人与宝藏一起永远埋在这里,这里有一根石柱,它从潭水中钻出水面,一柱冲天,就这样挺立于天地之间,颇有阳刚之气,名为鹿角石(又称祖根石),传说鹿角石还是七彩梅花鹿的化身。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市井小民的江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