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自强不息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虽然他想努力干出点成就,但这个职位实在太清闲,曹操常常感到自己有劲儿也使不上。而且还没等他放出光和热,他就光荣地下课了。

他下课,并不是因为工作原因,也不是心理原因,也不是健康原因——而是一个偶然因素。

说起来是一件陈年往事了:宫里的宋皇后被废,全家受到牵连,其中家族里一个叫宋奇,恰恰又是曹操同志的堂妹夫,这下曹操也受到牵连。

其实这种事可大可小,关系好,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了,偏偏曹操平时得罪了宦官,这么好的报复机会,不用白不用,人家也乘机给他下点猛药,深挖细查,直接把这个刺头打发回家喝清茶。

这样,公元178年,曹孟德同志又不幸下课了。

一年跑两个单位上班,都是打短工,白辛苦一趟,运气实在太差了。

京师太闹,曹操决定,回老家,清静清静。

光和三年(180)六月,曹操同志又卷土重来了。这次是因为通晓古文经学,又被征召,重新回来当议郎。

这次运气不错,也没谁出来为难他,他干的时间较长。

但曹操是不甘寂寞的,就是闲职,他也想干出点名堂,期间他做了两件实事:

一个是上书为党人鸣冤。宦官于公元168年发动宫廷政变,杀害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夺取朝廷大权,但曹操上书说,“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那意思是说,窦武、陈蕃他们都是好同志,却被陷害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好东西,把真正好人的道儿都挡完了。

好家伙,敢为窦武犯案,胆子还不小啊,在人妖眼里,陈蕃、窦武他们的案子就是天字号第一政治大案,谁碰谁倒霉。

曹操偏偏不信那个邪,天不怕地不怕,骂宦官,捎带着皇帝一块骂(其言甚切)。要知道那可是宦官最猖獗的时候,你要不要命啊。

好在皇帝大人大量,没和他计较。

这件事没办成,也丝毫不影响曹操同志的高昂情绪,他反而越挫越勇。

两年后的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曹操的战斗精神再次爆发,这次他将矛头对准朝廷的两条大鱼——太尉许戫、司空张济(不是董卓手下的那个同名人物)。

说来此事还和灵帝大人有关,都说灵帝同志是千年难得的极品昏君,坏事做了几火车,其实此君在位时,也不是坏事做绝,他也干过一点好事的。比如这一年(182年)的正月,灵帝同志心血来潮,他下决心开展一次系统的反腐肃贪行动,下令对那些既没什么政绩,口碑又差的地方领导干部搞个末位淘汰,统统罢免。

皇帝贪一点,你们也跟着贪,成何体统!

灵帝同志这次是决心要好好整顿吏治的。为显示其反腐败的坚强决心,他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那两位总理级别的大领导亲自主抓。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