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羊宫到浣花溪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佚名

主角:夏雪松杨培明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我们曾设立“菊乐优秀教师奖”13年(1992年至2004年),1993年也曾支助蒲江小学希望工作11年(1993年至2003年)。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企业、个人捐款捐物共计300多万元,对那些在工作上多年帮助我的人及单位,我至今心怀感激之情。像原青羊区历届书记、区长,国家医药总公司供应处蔡恒明处长(已故),四川制药厂杨培明书记、王其勋厂长(已故)、供应科何东生处长(已故),我与他们多年的交往,均是君子之交,虽不至于淡如水,但全无任何物质利益的交换。

现在常有人称我为“成功人士”,我都不这样认为。我经过50年才走到今天,怎么能与那些搞房地产、电子网络商务的人相比!他们才几年到十来年,便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与庞大的企业,规模远在我之上,我自己的体会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只不过我坚持下来了。所以我常与新进公司的人讲,一个人干事要有两个字:一是“忍”字,要能忍受艰苦的工作条件,忍得住各种不顺心的事;二是“韧”,自己的精神要坚强,经得起各种打击,别人的误解,事业上的挫折。现在的年轻人太性急,都希望快速地发财致富出人头地当老板。改革开放初期有后台、有关系、善于抓住机遇有可能迅速致富。但现在法律日益健全,反腐一浪高于一浪,这种机会很少了。对人不能要求绝对的大公无私,这一般人做不到,包括我自己。但大公小私、先公后私是做得到的。只有长期的努力与踏实的工作,抓住各种商机,才能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高峰,如果做事之前,先算自己的得利,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时光一天天消失,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最后一事无成。这么多年,也有许多人觉得在企业干没什么大的油水,身为企业骨干还是离开了企业,不少人还背叛了企业,不正当地窃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机密,出卖给竞争对手,***公款,自立门户。有的在给公司做项目时认为有油水便拉人一起出去,以为可以发财,结果大都没有好结局。

回想50年来,我从一个“白专”学生落到社会最底层,政治上被人看不起,经济上只有微薄的收入,但我自己坚持去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最后我吃亏没有呢?命运是公平的,政治上当年我在学校连团都入不了,还成反面的“白专”典型,后来是国务院专家津贴领取者、四川省劳动模范(一次)、成都市劳动模范(八次)、成都市优秀企业家(两次)、成都市优秀党员(一次)、区人大代表8届、市人大代表6届,前后长达32年,其他的一些先进个人表彰就更多了。

50年!我已近古稀之年,再没有第二个50年了。我要感谢公司的经营领导班子及各级骨干,没有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努力,菊乐走不到今天。后一个50年,就要靠年轻的员工了。我真愿意放弃这一切,让时光倒流,我可以从现在这么好的时代重新开始。当然,这是幻想,不可能的事,只能感慨从青羊宫开始,到我终老的浣花溪,人生如梦啊!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从青羊宫到浣花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