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唯一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2023-10-30 编辑:小编

但是,疾病带来的并不全是坏事,至少那两年里,我有空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也得到充裕的时间,阅读以往觉得不太“有用”的书籍。其中读得最多的还是各种纪实文学,那些文字就像时代的年轮,让我透过一个个切面,得以管窥自己从未曾置身的时空。然后一个想法逐渐变得明晰:西伯利亚冻土开始融化,各种各样的人纷至沓来,这样千载难逢的的机会,为什么我不能过来,亲历这里的故事,并纪录下它?

于是我花了半年时间,复习俄语,又考下了国际汉语教学资格证。教中文的收入,自然赶不上之前的专业,但养活自己绰绰有余。母亲开始仍不赞成,但最终没再坚决阻拦,只是叮嘱我,要劳逸结合,注意定期体检,如果有任何复发的苗头,一定第一时间回国治疗。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时,还是惊讶于它的空旷。除了市中心的商业区,你很少那找到国内那种熙熙攘攘的氛围。但这种空旷反而创造一种呼吸的空间,我发现自己二十多年来,从未感到如此的放松。

在老城区,我看到许多灰白色外壁的混凝土房子,和新城区那些反射着明亮光线的特种玻璃建筑,生成强烈的对比。问过当地人才知道,其中一些是早在六、七十年前建造的——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这里还被叫做苏联。

父亲曾来看望过我一次,说这里的气候,让他想起小时候在东北的故乡。反而是现在真正回老家的时候,那儿的天气让他感到陌生。

他跟我说,他的曾祖父,也就是我爷爷的爷爷,本是山东人,无奈连年遭遇灾荒,只得背井离乡,闯过山海关谋一出路。到他爷爷那一代,计划经济造就了东北的工业崛起,家乡一度成为“共和国长子”。而他父亲则赶上市场经济转型,曾以为可以依靠一辈子的大树,最终不过是尊泥菩萨。他自己则选择了出走,来到我出生的那座南方沿海城市,学习、工作并结婚生子。

“现在全球变暖,经济又开始向北方城市转移,他们不用因为担心堤坝溃决,吓得晚上睡不着觉。真可惜没法开个几十年的平行实验,不然你说有没有可能,你没离开老家反而会过得更好?”我问他。

“傻姑娘,不是所有选择都需要靠实验来评判,”爸笑了笑,“再说,真那样的话,不就遇不见你妈了?”

后来他给我看了一些照片,是在山东东营拍摄的——黄河在那里入海。我看着它们,想象这条大河如何从青藏发源,时而分岔、时而汇聚,时而清澈、时而浑浊,一路奔涌而下,偶尔徘徊,但从不回头。

后面的故事你都知道了,但我想说的是,或许我表面上有些冷漠,但内心真的不像看起来那样不解风情。你写下的信,送给我的书,还有模仿我相貌堆的但其实奇丑无比的雪人——你做过的一切,我怎么会看不到?又怎么会看不懂?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唯一-唯一全文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