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小说在线试读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发布时间:2023-10-30 编辑:小编

清河坊的另一家名店,胡庆余堂,创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时有“江南药王”之称。另一家中药店,方回春堂,亦是一家老字号中医药铺,创立于清顺治六年(1649)。

晚清时期,杭州市场上有六大中药铺,分别是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堂,泰山堂与回春堂,在清河坊就占了二家。

按林的设想,清河坊应当恢复旧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私企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回春堂早就消失,并入国企批发单位的杭州医药站,至此方回春堂退出了历史舞台。

林正秋与同事们来到方回春堂原址,老宅高墙仍在,已经关掉近五十年了,仅大门与墙壁仍维持着原状。走进大门,里面仅是一小块石子地,或许,还是老方回春堂原货,屋子破烂,里面住着多达三、四十户人家,昔日巨宅大院,早就无影无踪了。

林认为,可以利用清河坊这块风水宝地,恢复河坊街生机,传统医药应当仍有前途。如何给方回春堂的新生定义?按常规思路,在原址上重建一家药店,如果仅做药品零售,辜负和局限了这个老字号发展,老百姓对中医药有期盼。

经过讨论,恢复原有特色,将中医治疗与中药分成“国医馆”和“国药馆”。

大井巷,以“大井”闻名。《咸淳临安志》载,大井巷内之大井:“品其水味,为钱塘第一。盖其山脉融液,独源所钟,不杂江湖之水。泓深莹洁,异于众泉。”

淳佑七年(1247),杭州大旱,城内诸井皆涸,惟独此井甘泉常溢,称之为:“钱塘第一井”。只是岁月流转,沧海桑田,老井虽在,挤在民房之中,老街破烂不堪,旧迹难寻。规划院踏勘以后,为古井新生,开发旅游功能做了策划。

杭州的许多传统名店,王润兴、王星记、张小泉、状元馆、万隆等在街上重新开张,还树立了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雕塑。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清河坊不仅成为市民餐饮购物场所,也成为旅杭游客的必到之地,迅速成为一张西湖旅游的新名片,与此同时也启动了全城许多濒于消失的老字号店铺焕发青春,带动了周边地方的经济开发。

当然,清河坊展现的不是御街风貎,而是依据清末民初遗存的旧建筑翻修的,复原了老街的旧有特色,粗粗看去,整条古街由青石板铺砌,临街两旁,一幢幢木结构的二层商铺,既焕然一新,又保持了古色古香特色,楼屋雕窗飞檐,粉墙黑瓦,重现了昔日繁华。

注释:注1,高桥大捷,建炎三年(1129),张俊在明州(今宁波)击退金军,取得高桥大捷,封为清河郡王,在杭州河坊街太平街建有清河郡王府,故这一带被称为清河坊。

注2,阮毅成,抗战初任浙省民政厅长,英士大学教授。胜利后,任浙江大学法院院长。1949年去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主任等。著有《政言》、《国际私法》、《中国亲属法概论》等(摘自网络)。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小说在线试读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返回顶部